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

結束輪迴的旅程-伊師達悉


約五、六年前左右,有段時間,很喜歡去101大樓裡的Page1找書,但只找一個系列的書,橡樹林出版的一系列南傳佛教書籍-佛陀的聖弟子,其中有一本書「佛陀的女弟子與在家弟子們」引述不同背景女性的故事及煩惱、貪愛、牽掛。

所有故事中,印象深刻的是伊師達悉(Yishidaxi)。

她生長在富商人家,嫁給父親多年好友的兒子為婦,剛開始一切都很好,對公婆盡孝,對丈夫伺候有佳,但有一天,丈夫忽然厭倦她了,沒有原因、也不是嫌棄缺點,公婆也很訝異這樣的決定,最好只好離婚,而伊師達悉傷心的離開這個家,回到父母的家中。

因家裡富裕,父母又疼愛她,所以,雖然是離了婚回家,一切生活還是寬裕。這件事情之後,有一位正直又富有的商人,想要娶她,嫁了過去以後,她將她的愛盡心對待這位丈夫,但這段婚姻關係僅僅維持一個月的時間,這位富商忽然也厭倦了她,想要和她離婚,再次的,她帶著這份傷痛結束了這段婚姻。

經過一段時日,有一位乞士(修行者)來到他們家門口托缽,剛好父親出來看到這位乞士,問他,如果他願意還俗娶女兒,可以入住他們的家又可以過好的生活,不用到處拖缽維生。乞士心想,這是一個不錯的條件,於是,答應了這樁婚事。

說來奇怪,時間接近了兩個禮拜時,乞士吵著要離開這個家,寧願當個苦行者,也不願意再和伊師達悉為夫妻。父親不解的這段期間,大家生活都過得好好的,怎麼忽然間會有這種事情發生。在乞士堅持的情況下,只好讓他離開,伊師達悉再次的結束一樁婚姻關係。

經歷三次離異的婚姻,萬念俱灰的她,已無對感情存有任何的希望。有一天,她站在家的門口,遠遠的看到一位比丘尼(女性出家人)走過來,她不禁為這身影形象所吸引,問了比丘尼的來處後,她想跟比丘尼一起到僧團修行,就這樣,她離開了家去過僧團的生活。

在僧團修行期間,短短七日的精進修行,伊師達悉證得三明-宿命智證明、生死智證明、漏盡智證明。她有了憶念宿命的能力,知道因果背後的原因,潛伏在輪迴幽暗處更多其他因素,她憶起了八世前,他是一位風流倜儻、富有又英俊的金匠,對於慾望和肉體的歡愛特別貪愛,而他所追求的對像大都是有夫之婦,因為征服別人的妻子是他的樂趣和自信。
但是他對所追求的對象,是一個接一個,沒有新鮮感以後就換人,從不願負起任何的責任,或做任何的承諾,或盡愛的義務,他只是喜歡在追逐快樂裡去尋歡,就這樣他過了這一生,也寫下了日後的輪迴劇本。

他,傷害了對方的心,卻毫不關心她們的下場,對他來說,傷心或結婚並無差別,因此靈魂落入了黑暗的深淵-轉生到號叫與緊牙地獄。由於過去不論做法或想法都冷酷無情,一如自己在世時的殘忍與絕情,粗魯地推拒所誘惑的人,鄙視她們受騙的丈夫所造成,這樣的習氣影響,也因為熾盛的愛慾和強烈的瞋恨,讓他變成了野獸-接近人類的種類--猴子。

一出生不到七日,猴王為了保全地位,咬斷了他的生殖器,過完了這一生猴身,他轉生當十二年的羊、牛,但都是被閹的,無法發洩慾望;終於有機會當人身了,卻是個陰陽人,男性、女性的特質,都是他曾經迷戀自己和欲求的對象-女人,有一句話如此的說:欲望的本質,會將人轉變成它所欲求的物質。這一世的陰陽人,他生在女奴的家長大,由於這樣的性別特徵,受到社會排擠下,辛苦活了三十年的生命。

捨了這身的業報後,終於得到一個完整的人身-女人,但是當濺民車夫的女兒,父親好賭,因為賭債不得不被賣到富商家裡當奴隸。在她十六歲青春年貌榮華時,被少主人看上了,當第二個夫人做妾,大夫人是個正直嫻淑的女人,為此傷心難過這樣的遭遇;由於曾受過貧賤的苦,她想盡辦法挑撥丈夫和大夫人之間的感情,直到逼大夫人離開家,本來前世的因她該受的苦已近償宿,卻因私心私利的興起,將自己的快樂、生存空間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,所以,這一世的她連續遭到三任丈夫的鄙夷與漠視。

這樣輾轉輪迴前世與今生的相關聯,伊師達悉透見了這宿命的業力牽引,頓生離生死輪迴想,從證三明通觀四聖諦,繼而證得阿羅漢果,永離生死輪迴。

伊師達悉的八世記憶像是借鏡,擁有才情、人緣時,我們很容易接觸到不同背景的人,欣賞你、肯定你的才華,也會為多情浪漫的性格、貼心的溫暖而感動,如果,你稍具積極性,這樣的追求機會很大。

在內心裡的情感是否真誠喜愛這個人或只是風流的性格成性,只有我們自己清楚,誠實的面對結果,往往我們很清楚。

年少的性格和對感情態度的習慣,可以看出累世來我們所積習的行為模式。在這一生經歷過一波波的感情史後,現在的情感成熟度,是我們可能用眼淚、酸稠、苦澀、甜喜所換來的焠鍊。有沒有人敢說,隨著年齡歲月的增長,感情已是完全成熟的?愛情學分已經修業完畢?相信,它是一個永遠的課題。

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

缺了口的愛

缺了口的愛,是一篇寫於2011年春分的省思,當時正看著這本書,一邊心裡掙扎衝擊著,一句句心中的結,我告訴自己,是啊~這就是情愛,一個變換無常的感情,不是人變了、心叛離,是沒有一刻我們都在不停止的想憶萬個念頭、思緒,今晚的甜蜜,明早的清淡,似乎過了一夜,所有的關係,又是從心來過,寫在一張白紙上,成留記憶。

同年,初秋。我遇上了一位朋友,她告訴我「我們一起帶給更多需要愛的朋友吧~^^...是救贖自己幾近乾枯的魂~......別傷~我見著你心的軟柔~~」,這一句話給了我莫大的安慰,有一份被瞭解的渴望,有了出口。

人啊~總是在傷後苦難中,才能知道反省和回思,即使,那是你曾經的醒悟,確剎那的短暫無法永恆,隨著因緣漂流、流浪,滿是種種情緒、煩惱充塞期間,忘卻了已成的習氣還沒有改過,再次重複同樣的錯誤。

2012年.春分 補陳


「人的心念總是無常,有那一樣是我們永遠喜歡的?那種喜歡的心情能不能永遠常住呢?難啊!最喜歡的人往往也是最令人痛苦的冤家。
人生煩惱多......煩惱既然讓我們無法稱心如意,不如將之捨棄,去迷就覺,這就是我們面對人生煩惱的處理方式。
在感情漩渦中糾纏不清,沉陷在痛苦裡且不斷辛苦追求情、愛、名、利、欲;知道人生變遷無常,又何必執著欲愛而成為煩惱。」

以上摘錄「法譬如水-正宗分 第二章 滅障七心 第五節 發菩提心」書籍。

業感自招!因貪其情欲,心不能控制,雖有信仰,但無法受其規範;心念一起,造就出來的行為,招攬許多情緣和困擾,難道我們不能自我省覺,停止這一切嗎?

每一次,我們都在別人拋出的分享中,起心動念感受去對應事情,不斷的重複這樣的情況,不覺得累,因為我們習慣藉助外面的種種趣,轉移生活中的焦點;在「思」裡打轉,在意想的「情」裡去浪漫、去幻化,即使那麼不真實,我們仍然每天、每時沉浮在這網交的世界裡,去尋找交流的頻道。

在期待中的空缺,心靈,遊走在每個網貼、回應,讓時間快速的消耗掉,讓精神得以抒藉,但我們都知道假假真真、真真假假,無法拿寸每一個的對像,是否為實?是否是隱藏下的假面性情?

其實,只有我們心靈真正富足時,才有辦法去分擔別人心裡的苦,做為他的良藥知己,否則只是虛裝台面,藉理假真,多增一個傷情;因為我們也需要愛,一個被愛的感覺,在還沒有豐滿生命之前,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智慧、能力去平等愛,甚至愛一個人如初,因為心念是如此的脆弱、起伏不定,每一秒已轉了多少的念?不要否認我們自己這一面,我們無法給予對方任何一個長久愛情承諾票,又如何能期許對方也是如此忠誠的對待我們呢?

家庭的愛,是影響我們情感最深的地方。如果和家人間關係是親善的,自然能和大部分的人產生互賴、互助、互信的關係,也能建立好的情感狀況。如果沒有辦法擁有這層親人間的良好感情,你會發覺,再怎麼做、怎麼努力,心裡那個缺口永遠在,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心念,甚至會越走越孤獨感。

不可否認的,每一天、每一時刻,我們不斷在接受外境的一切誘引,應該說看到、聽到、想到、聞到、感覺到,那一樣不刺激我們的感觀感情?喜歡、不喜歡、高興、不高興,可能在一瞬間就來回變化多次了。
有時可能甚至是無心的一句話、一個舉動,已在對方心中形成在意,但也許他沒有告訴你,不代表不在意,分數已經在心裡悄悄為你打上了,而你仍不自覺,這時唯有懂得開始反省自己,一天當中檢討自己,是否有不當的言語、舉止表現,若有,就要找機會跟對方道歉,千萬別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,那永遠沒有機會從來。

當然,也有可能,你已經在承受這後果了,只能說寬心,以誠意去釋解誤會。

「有任何行動時,都要先考慮對他人的影響,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。」看到這一段文,雖然覺得已來不及了,做錯的事已經做了,那是無法去改變的事實,只能提醒警覺自己,多善解他人的立場,少用自己的角度去看人,畢竟那是個私心的表現,不是客觀的。


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

當生命陷落時-情緒


這本書在2006年11月買的,至今仍然沒有看完一本,不是內容不好,是當時已獲得心裡的答案,所以很快的就放手這本書,就像藥到病除,不再吃藥的道理一樣,但也許有些事的經歷還未成熟,不見得能從中體解到這情境,現在想想,有煩腦障時,不是不好,只是我們得快速的替自己尋找到解藥,因為切身的經驗,我們可以知道,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
內摘幾段文句:

煩腦魔指的是那些強烈的情緒。
當一份單純的情緒生起時,我們通常無法任由它去,反而會開始慌張。我們把自己的妄念編成了劇本,因而製造了更強烈的情緒。我們不是用放開的態度來面對自己不悅的情緒......我們用自己的妄念和情緒來維持它的火焰及熱度。我們不讓它離開。

當一切都崩解的時候,當我們感到疑慮、失望、震驚、尷尬時,我們的心就會變得非常清楚,非常清晰,而不偏頗。可是我們看不到這一點。我們反而覺得自己如同進入了荒原一般,充滿著驚慌和疑慮......強烈的情緒一旦生起,我們原本執著的教條和信仰,相形之下立即變得很可憐,因為那些情緒實在太強烈了。

我們都在「利用」自己的情緒。......利用它來奪回我們的安全感,企圖讓一切事情都在預料之中,並且一昧地蒙蔽事情的真相。事實上我們可以安坐在那裡讓情緒過去,既不需要譴責,也不需要替自己辯護。只是我們......藉著這些情緒讓自我變得更堅實一些。

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認為這樣的過程是障礙或是問題。
我們要是能看清楚情緒的狂野不羈,就會開始善待自己,對自己溫柔,而且會善待別人,乃至對所有生命都溫柔以待。

這時我們就會開始察覺,自己因為不肯安於一無所知之中的疑慮、尷尬和痛苦,所以一再地造作出一些愚昧的行徑。這份覺察會使我們對自己對別人生起真正的慈悲心,因為這時我們已看到生命落陷時所發生的事,以及我們心中所生起的反應。因為這份察覺,刀劍才變成了花朵......醜陋的、困擾的、要不得的事情才變成了我們的老師。

以上短摘節錄《不侵犯與四魔障》篇
作者:佩瑪.丘卓
譯者:胡因夢、廖世德

當我們事情的起因是來自有對象時,我們會容易選擇賭氣的方式,想向自己及對方宣示自己的價值和吸引力,但在我們心裡很清楚,只有更多在意對方反應的感受充塞,失去更多的不安全感。

一旦,能想起對方的好和曾讓你開心的事情時,那個「柔」很快的釋放出來,也清楚有些執著不需再去執著。因為你清楚,為甚麼他好。

不抗拒情緒,但學習清楚它存在的影響,是否能讓自己在不喜歡、討厭、害怕、慌張情緒交雜時,不在妄念的劇情裡加深它的擴大影響,讓它在短時間內有生滅的時候,這是要不斷的清楚,為甚麼要這麼做。

當抱怨、忿怨一生起時,得趕快轉換一個感恩的心態,比如煎臭的魚腥味瀰漫客廳中,內心馬上升起不悅的情緒反應,油煙嗆咳的反射動作,已讓你升起惱怒的階段,這時下一個內心聲音須一直提醒自己,要感恩家人的辛苦,為了這一餐也在忍受這氣味、油煙。

如此一想,你會發覺不再受影響這外在的味道和嗆刺感,可以專注在你現在所專注的事情上繼續完成。

可以做到的事,我們不要放棄持續,如此功課,才能有圓滿的時候。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