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暖化與 ±2°C的意義
一場即將的演講舉行,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好起,即使曾經被她外表的設計吸引住,卻仍然沒有完全勾引起我對她閱讀的熱愛,直到汪中和 先生即將於7/16的一場演講,主辦單位熱切的推薦此書,看到封皮標有陳文茜 女士的導讀字樣,確實讓我拾起它閱讀,也驚嘆這一切之觀。
以下摘錄書中部分內容及個人淺見疑問。
15°C 到-18°C 之間,影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值,對人類生存的差異在哪?大氣層!
所謂第三波升溫啟動,影響之炬在哪?大地還有多少能量,可以調節氣溫?
如果地球有一天是回歸原點-中生時代,或極致的星球毀滅,無論那一個結果,相信都沒有人類可生存的環境條件,那時......離現在還有多遠,有多少時間?會發生。
是科學家保守的數據評估?還是人類破壞的速率太快?
以致短短四年中,海平面上升的高度上修數值為近三倍(59cm-150cm)。
自1980年以來,有了兩次的聖嬰現象;2000~2010十年中,是十九世紀中期有實測溫度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段時期。
這些數值和理論都不夠代表甚麼?
唯一可證實的......相信大家近日都祈禱著......老天如果能下一場大雨就好,實在熱得受不了......連在家都要熱的消不了暑 !
但...... 若雨真來了......會不會淹水?
是吧?
舉 陳文茜 女士於書中所撰寫部分內容:
一切的災難來得那麼急,國際新聞出現的畫面是真又是假。但請打開你的眼睛,看看2009。土耳其伊士坦堡、美國喬治亞......泡在水裡;昆士蘭蒙在沙塵暴裡;東非兩千萬人饑荒。
氣候變遷取代了戰爭,原來國破家亡不需以砲火為前提。......極端氣候成了常態,暖化洋流......颱風已無分輕度、中度、強度......是破紀錄超強雨量,山洪、土石流、颶風......。
十年之後,我們會發現,台灣免於大災難的地區越來越少。
想像大洪水時期人生未來常景,每一年都在搬家,能住一年就算安穩了。......人類不斷地移居,尋找安全之地;生離死別發生在每一個山區與靠海之處;我們再無家鄉的意念,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證安住數十年。
許多城市、村落,都可以從地球上抹掉,沉入海裡。
來自沉默於地底的火山地震帶......天崩地裂,勝過萬馬奔騰,沒有一個朝代,沒有一個大國擋得住。
於是緬懷、回憶、記錄......一切都失去了意義。
打從我認知氣候變遷影響人類生存,甚至自己的活命後,我常夜裡做噩夢。
為了活下去,我只好努力的製作「氣候變遷」的電視節目.....我的床頭左右各擺一本書籍。左邊《地球又熱又平又擠》,右邊《尋找快樂國度》......我讀著傅利曼「又熱又平又擠」的內容,快受不了時,就拿「快樂之國」一章一章詳讀。
結果,兩本書居然有一半重疊之處,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不丹,可能因為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而掩滅亡國;荷蘭快樂指數一直排名世界前五名,但有三分之二人口居住於低窪區;他們將比全體歐陸國家提早面臨海與人的戰爭。
我的左腦與右腦分得不夠開,左邊的災難訊息滲入右邊,地球上再也找不到快樂的國度了。
現下流行的「綠」,「創意救地球」、「十種綠化家庭的極簡方法」......這些一場又一場的「派對」......「象徵大過實質」。
我們要智慧電網-所有的人生活品質都不受影響,但供電卻可減少40%甚至70%。
以上節錄書籍部分內容,不代表全文內涵。
寫到這裡......讓我想起有一次,參加一個戶外活動推廣,當時聽到一位女士,對一位穿著時髦打扮的女人說:現在隨身攜帶環保碗、筷,人家會說你很流行耶!
曾幾何時,響應「環保餐具」也成為流行時尚的口號和誘因?
如果因為個人習於生活舒適,時尚追求,榮華的外表下,也需這樣的點綴,相信打著「環保」產品的物質會越來越多,製作的問題其實也相對的增加,反失「個人」願意從簡的深意,且只是多了消費的商機。
一位朋友曾經問我:這些廢棄資源再利用生產,不是一樣製造增加嗎?
是啊!如果能物盡其用,不造成資源的浪費,其實是最好的環保,但很多人以為不想要、不想處理的事物,丟擲出有垃圾分類就好了,但真正的有效益的應該是,夠用就好,多的只是想汰舊換新,物並沒盡其用,同樣性質的東西,一個人已經擁有太多了,永遠不夠用,東西也就越來越多,相信有整理過家裡、房間經驗的人,都知道......有太多東西是不需要的。
消費生產下的物質,如果能再循環利用,是值得鼓勵的,雖然眼前的製作成本效益,未見成熟,但有了開頭,就有改進發展的空間和未來。